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关心下一代 | 丹心映物,画以传承——老少师生共上一堂校史课活动

为庆祝北京理工大学建校85周年,发挥校史育人作用,2025年4月11日,学校关工委联合设计与艺术学院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为“丹心映物,画以传承”的老少师生共上一堂校史课活动。“五老”代表,离退休工作处处长宋希博,学校关工委秘书长、离退休教职工党委书记董兆波,设计与艺术学院师生代表等共3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由学校关工委办公室主任辛丽春主持。

丹心映物传薪火,妙笔生辉绘传承。2025年1月,学校关工委和设计与艺术学院联合发布校史主题创作素材征集通知,面向离退休老教师征集反映北理工校史的实物,挖掘其背后的校史故事,组织设计与艺术专业学生开展相关艺术创作。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老少交流互动,深入推进素材征集和艺术创作活动,传承光辉校史,弘扬育人文化。

宋希博在致辞中表示,离退休老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活动搭建了老少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通过双向赋能,既引导老教师继续发挥作用、贡献智慧,又借助设计与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优势,以老物件为创作素材,共同传承北理工校史记忆,这种跨代际的交流不仅是对学校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期许。

设计与艺术学院指导教师王宏伟谈道,学院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将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此次活动正是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也是学院挖掘校史资源、创新育人形式的新探索,通过对老教师的采访和对校史实物进行艺术创作,教育引导学生不仅学会做人、做事,更能深刻理解北理工精神的内涵。

活动中,多位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教师带来了珍贵的老物件,并分享了它们背后的故事,共同重温那些艰苦奋斗、砥砺奋进的光辉岁月。

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光电学院老教师张忠廉讲述了学校在国防科技领域的重要历史成就。机电学院老教师赵鸿德展示了家里三代人佩戴的校徽和收藏的纪念章,讲述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光电学院老教师曹根瑞展示了“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等比缩放模型,重现了学校在航天工程领域的辉煌历史。

管理学院老教师范琼英回忆了参与“505探空火箭”研制的难忘经历。化学与化工学院老教师陈晋南,全国模范教师、机械与车辆学院老教师薛庆分别展示了自己编写的教材,彰显了北理工人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

机械与车辆学院老教师韩宝玲带来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和大学时代的教材讲义,重现了难忘的求学记忆。计算机学院老教师马忠梅展示了自己“三好学生”荣誉纪念本,传递了对青年学子的殷切期望。自动化学院老教师薛鸿德分享了自己在学校任教和参与科研的经历,勉励同学们心怀壮志、求学报国。马克思主义学院老教师郑焱参与了校史创作素材搜集,与老少师生们一起深入挖掘校史故事。

学生们被老教师们的情怀深深感染。他们纷纷表示,老物件承载了大量历史记忆,老教师们的讲述让校史中的文字变成了鲜活的人和故事。蔡佳音同学感慨道:“很少有机会能近距离接触到这么多老教师、老专家,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马亦飞同学说:“从各位老前辈身上,我汲取了学习和生活的动力,我将怀揣无畏的勇气,大胆尝试,不断突破自我。”学生们表示要用最好的绘画作品,传承延安根、铸牢军工魂,争做新时代的领军人。

董兆波在总结讲话中谈道,老党员、老教师用亲身经历激励青年学子,充分体现了他们对下一代的深切关爱。他对参与活动的老教师表示衷心感谢,表示将进一步深化校院两级关工委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引导“五老”助力传承北理工精神。他勉励同学们从校史中汲取力量,将红色基因融入艺术创作,在新时代展现北理工学子的使命与担当。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堂生动的校史课,更是一堂“大思政课”。通过老少师生的共话互动,推动北理工精神文化在学生的艺术创作中得以传承与诠释,为学校建校85周年校庆献上一份珍贵而温暖的礼物。